以新担当彰显初心 以新作为践行使命
风雨濯征程,巴渠满堂春。回眸党的十八大以来达州组织工作,呈现一幅幅引人入胜的动人画面,响起一曲曲豪迈奋进的时代乐章。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达州组织工作多项经验得到中央和省委领导同志批示肯定。
伴随达州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全市组织系统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向中心聚焦,向大局聚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取得新成效,展现新气象,为加快建成幸福美丽达州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夯实“学”与“做”的基础
补足党员干部精神之“钙”
知之愈深,行之愈笃。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学深学,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
领导示范,以上率下。市委书记包惠,市委副书记、市长郭亨孝和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到所在支部、深入所联系重大项目单位和贫困村讲党课,带头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市县分级举办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44期,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治蜀兴川方略入脑入心。
制度规范,提质增效。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制定《坚持“党员活动日”制度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八条规范》,每月分行业分地域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通报,推进党的组织生活正常化。出台《达州市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制度》,创建达州市新时代学习频道,进一步扩大学习教育覆盖面和感染力。
学深悟透,凝心聚力。围绕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结合实际组建宣讲团、宣讲小分队,通过“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持续推送学习内容,力促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依托厚重绚丽的红色文化成功创建了四川省级党性教育基地——巴山红军学院,开展大规模教育培训,红军精神日益厚植于党员干部内心,外化于党员干部言行。
紧扣“标”与“责”的关键
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整体质量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党的十八大以来,达州市始终坚持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坚持以基层党建绩效管理力促责任落地落实。出台《严格党建绩效管理进一步鲜明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导向的八条措施》《关于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认真落实“两个优先、两个不用”原则的实施办法》《履行党建(党员)责任(义务)和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情况查核办法(试行)》,细化形成支部书记及委员11项履职指标、普通党员8项责任义务,并将党建绩效考评结果与干部选任、评先选优、年度目标考核全程挂钩,推动党建责任有效落实。同时,坚持通报问题点名道姓、整改情况定期回访,有效扭转了基层党建“抓与不抓无所谓”“虚抓假抓无所畏”的惯性思维。
坚持以“党支部标准工作法”破解“抓什么、怎么抓”问题,聚焦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和基本保障,对五个领域分别出台支部建设标准。统一编印《党支部标准工作法实用手册》,构建起要求统一、任务具体、职责明确的党支部建设标准化体系。坚持“抓两头带中间”,集中规划8条党支部标准工作法示范带、96个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提升。深入实施“细胞强健工程”,出台《达州市党内救助暂行办法》,通过严管和厚爱双向发力推进党员队伍建设。“党支部标准工作法”被省委组织部发文件向全省推广,并写入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决定。
聚焦脱贫攻坚强化党建引领。开展党建扶贫攻坚年“七大行动”,出台《关于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五条意见》,启动实施千名学子定制培养、千名书记专业提能、千名干部学历提升“三千计划”,以退役军人第一书记为代表的“扶贫铁军”大显身手,高标准建成2744个行政村农民夜校,强力推进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质量优化提升。
突出“严”与“爱”的标尺
锻造高素质专业化骨干队伍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始终坚持“好干部”标准,切实鲜明市委“崇尚实干、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用人导向,坚持“优化结构、人事相宜、全面比选、择优使用”要求,紧扣中心大局排兵布阵、调兵遣将,突出在基层一线培育干部、在重点工程建设中发现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推荐干部,激活选人用人一池春水。
培养上,实施“一把手”提能、领导干部专业化培养和年轻干部铸魂“三大工程”,深入推进“选苗储备”“墩苗成长”计划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集聚工程。近年来,全市共统筹调任急需紧缺型干部人才42名;从2018年起,实施“新时代治蜀兴川执政骨干递进培养达州计划”,市县两级联动用5年时间培训“一把手”400名左右、专业化领导干部500名左右、优秀年轻干部1000名左右,全面提高干部德才素质、履职能力。
激励上,出台《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十项措施》《加大力度关心爱护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实施意见》等系列措施,加强对干部的人文关怀,实施“家庭团圆工程”“回城安居工程”“健康关爱工程”,全覆盖刚性推进机关干部轮岗交流,干部队伍活力得到全面激发。
约束上,制定了《领导干部日常行为量化监督管理蓝黄红三级预警实施办法》等制度,对领导干部家风家教、交通违法、个人信用等负面行为进行量化扣分、周期管理和分类处置。制发《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市党政机关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五条措施》,激发卸任干部“卸任不卸责,退职不退志”。
拓展“引”与“用”的平台
打造川渝陕结合部人才高地
人才蔚,事业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组织系统紧紧围绕建设区域人才高地,针对达州人才总量不足、优秀人才难引难留、人才优势转化不明显等瓶颈制约,强势打出引育用留“组合拳”,推动人才事业蓬勃发展。
突出“制度红利”释放,推动人才发展机制不断优化。研究制定“扩大人事自主权十条”“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二十条”,健全完善“院士(专家)工作站实施办法”“储备人才管理办法”,推动实施“服务中心大局八条措施”“巴渠英才决战脱贫攻坚五大行动”,有效激发了人才和用人主体“两个积极性”。
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推动人才增量和存量同步并进。以“达州英才计划”为统揽,深化“千名硕博进达州”行动,近两年成功引进硕博人才总量达到1628名,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6个,柔性引进院士(专家)58名,联合解决关键技术难题50余项。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其中,引进清华、北大等名校11名博士挂任副县级领导职务。
突出“精细化”服务,推动人才环境“软实力”明显提升。制定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八条措施”,成立达州市高端人才服务团,落实15类27项精细化服务清单,在医疗保障、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创新创业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坚持“拎包入住”标准,两年全市建成人才公寓931套,集中走访慰问优秀人才,常态开展青年人才联谊会、专家人才沙龙等人才交流活动,切实增强归属感、荣誉感、成就感。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在新的五年里,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将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书写新时代达州组织工作的出色答卷,为推动全面落实市委“12335”总体部署,加快建成幸福美丽达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