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市组织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27日 来源: 《达州日报》 文章点击数:634
分享到:
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赋予组织工作新的内涵与使命。2016年,面对“十三五”开局重要节点,面对市县乡领导班子集中换届考验,面对脱贫攻坚任务压力,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组织系统自觉履行管党治党责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组织工作放在全市中心大局下谋划、部署和推进,不断提升科学化水平,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为全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翻开过去一年达州组织工作的台账,从严管理“第一书记”、“互联网+党建”、退役军人脱贫战场再冲锋等多项工作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明,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范锐平和市委书记包惠等领导同志批示肯定。20多项创新亮点工作获中组部、省委组织部表彰,《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组织人事报》《四川日报》《四川党的建设》等肯定报道。
组工干部利用“党员活动日”,在扶贫联系村协助留守空巢老人家庭收获水稻。
夯实“学”与“做”的基础补思想之钙筑党性之魂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思想上的清醒。一年来,全市组织系统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精心谋划、统筹推进,催生出以上率下、知行合一的新气象。
“两学一做”,学什么、做什么,中央要求很明确。怎么学、怎么做,需要探索实践、创新施策。市委组织部坚持高点站位,集中优势资源,协调各方力量,突出达州特色,制定市委常委班子带头开展学习教育“1+8+1”系列工作方案,在省上7个关键动作基础上,增加“党员活动日”“党员温暖行动”“党员纯洁计划”“红军精神放光彩·先锋榜样亮光彩·我为党旗添光彩主题活动”4个自选动作,使学习教育更加切合达州实际。
榜样是最好的参照,示范是最好的引领。我市突出以上率下,明确了市、县党委常委班子成员发挥表率带头作用的15条具体标准,将学习教育工作纳入市县乡三级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考核内容,压紧压实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市委中心组制定3个专题学习计划,结合三项整改“回头看”,原原本本学、认认真真改、实实在在用,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推动效应。市委常委分别带头深入所在支部、所联系重大项目单位和贫困村讲党课,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增强“四个意识”。
我市还把每月第二周的星期三确定为全市“党员活动日”,结合“三会一课”“双报到”“党员义工日”等活动,引导党员常态化定期参加组织生活、过政治生日、按月足额交纳党费,进一步增强“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树起了一块响当当的党建品牌。通过持续不断、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全市26万余名共产党员思想不断得到洗礼,党性持续得到淬炼,作风得到进一步增强。
我市自2016年11月起紧抓“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契机,全面建设“农民夜校”,大力实施扶贫扶智和“远程教育扶贫行动”。
目前,全市2744个行政村“农民夜校”已全面建成,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素质。
把住“严”与“好”的尺度打造铁一样的干部队伍
为政之要,首在举贤。市县乡集中换届,选干部、配班子,明方向、绘蓝图,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注度高。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换届全过程,围绕“配强班子、选好干部”这一核心任务,牵头抓总、精心组织实施,把各方面力量凝聚到推动改革发展上来,实现了换届工作组织群众双满意、班子结构更优化、政治生态更清明、干部士气大提振。
落实“五个责任主体”,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市委及时成立市县乡换届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构建了党委统揽、书记主抓、纪委监督、组织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领导体系。建立“市纪委、市委组织部领导成员对口联系县(市、区)”“县(市、区)领导联系指导乡镇”双联制度,采取分区包片、蹲点指导等方式强化工作指导。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始终把严防“带病提拔”贯穿始终。提前做好班子运行及干部履职综合分析研判,编印《县(市、区)领导班子换届考察工作程序》《换届考察工作日程》等工作规程,细化换届考察的8个环节27个步骤10大类表册。严格人选标准和身份认定,规范提名推荐程序,严格执行“六个凡必”和“一评议两公示两核查”制度,落实干部选任全程纪实、全程“放下”、全程问责等刚性要求,扎实做好干部档案审核和数字化工作,把好政治、作风、能力、廉政“四道关口”,有效防止“带病当选”。
突出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建立责任部门协作机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每月例会、责任清单、跟踪督导等制度,采取“一周一报告、一月一盘点、一季一调度”等方式,及时掌握动态、分析现状、解决问题,确保了市县乡换届工作流程“零疏漏”、会议文稿“零差错”、舆论宣传“零偏差”、安全保卫“零失误”。
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党委书记、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分层分级谈心谈话,组建96个巡回督查组,逐级签订严守换届纪律承诺书,畅通“12380”信件、电话、网络、短信等信访举报渠道,构建起全方位、多维度的立体监督体系,有力维护了换届工作风清气正。
注重“统”与“分”的结合夯实党的基层战斗堡垒
脱贫攻坚重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市组织系统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紧抓基层基础这一关键环节,坚持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相统一,坚持分类施策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实行党建工作与脱贫任务同步谋划同向发力,统筹做好脱贫攻坚指挥体系建设、领导班子调配、干部人才选用、脱贫实绩督导考核等工作,推动力量向脱贫攻坚一线集结,切实发挥党支部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
始终坚持“人力资源就是扶贫资源,干部力量就是扶贫力量”理念,实施“千名脱贫好支书”选育行动,选优配强第一书记,切实解决村(社区)党组织带头人结构不优、人员难选等问题。按照“政治过硬、热爱农村、敢于担当、能力突出、吃苦耐劳”5项硬要求,“2年以上工作经历、2年以上党龄”两条硬指标,选配优秀大学生村官担任村支部书记。实施“春雨育才”行动,积极培养“奔康先锋”带头人,精准解决贫困村“组织涣散、基础薄弱、产业滞后、技能缺失、矛盾复杂”5类实际问题。
统筹“1+5”帮扶力量,将“一村一名法律顾问”纳入全市脱贫攻坚帮扶力量统筹管理,开展脱贫一线干部激励表彰活动,抓实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进一步增强党员引领脱贫攻坚的带头作用。坚持落细落小,认真落实基层党建11项重点任务,全面实现底数清、情况明。实施村级活动阵地“旺家计划”,通过加强阵地管理、完善硬件配置、推行轮流值班、发挥政治功能、优化服务功能、拓展文娱功能,强化贫困村的阵地建设。常态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运用“双向互动网络平台”直接联系服务群众。
着眼能力素质提升,建立“示范培训与全面轮训相结合、主体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机制,开设“党建提升班、产业发展班、农业发展班、综合提升班”等主题班次,设置“组织建设、产业发展、为民服务、依法治村、金融服务”等专业课程,实施“N+1”帮带行动,开展“扶贫好支书”大宣讲活动,多头发力锻造脱贫攻坚“尖兵”。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截至目前,全市共向828个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828名,落实1500万元基层党建专项经费,在农村全覆盖开办“农民夜校”。同时,以脱贫攻坚的实绩为检验标准,强力召回调整作风不实、成效不佳的第一书记286名,推动形成了“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的良好导向。
拓展“引”与“用”的平台加速释放人才资源红利
哪里拥有一流人才,哪里就赢得了发展先机。我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组织系统牵头抓总、综合协调、政策引导、服务保障作用,围绕人才引进、培养开发、评价激励、服务保障等环节重点发力,加快建设区域人才高地步伐。
我市出台《达州市“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动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巴渠人才工作站”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等指导性文件,进一步完善了人才政策体系。
积极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深化“千名硕博进达州”行动,全年共引进具有硕博学历的急需紧缺专业人才118名,全市硕博人才总量达到1233名。开展引进清华大学等名校博士研究生专项活动,28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博士签署来达工作意向协议书。大力推进市校合作,与清华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备忘录》,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签署对口帮扶协议。
积极搭建人才工作平台,成功创建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1家,新建巴渠人才工作站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4个。64名硕博人才进入党政机关或乡镇领导班子,5名优秀硕博人才担任市县两级“两代表一委员”。
广泛开展专家走基层、科技下乡等活动,实施“千名巴渠工匠培育工程”“万名乡土人才扶贫支持工程”和“达商企业家培养工程”,全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1万余人次,9名“达商”企业家纳入首批省创新型企业家培养范围,玉竹麻业创新团队、海归硕士廖梓婷入选省“千人计划”。
回眸2016,全市组织系统带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忠诚担当作为、聚力服务大局,赢得各界点赞。展望2017,同步全面小康、建设幸福美丽达州的奋斗目标催人奋进,全市组织工作将紧紧围绕市委“12335”总体要求,攻坚克难、狠抓落实,以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党代会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