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脱贫“沙场” 凸显英雄本色
——四川渠县46名退伍军人“第一书记”风采录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14日 来源: 新华社 文章点击数:637
分享到:
新华社成都3月12日电题:决战脱贫“沙场” 凸显英雄本色——四川渠县46名退伍军人“第一书记”风采录
新华社记者 叶建平、吴文诩
在革命老区四川省渠县,有46名特殊的驻村“第一书记”,他们以勇于吃苦、敢打硬仗的精神带着群众脱贫致富,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他们有着共同的身份——退伍军人。
渠县巨光乡金土村“第一书记”、退伍军人黄小军(右二)与村民拉家常,了解他们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困难和愿望。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开辟新“战场” 特别能战斗
金土村是个贫困村,距离县城30多公里,建卡贫困户121户、449人。两年前,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未通公路,36户危房需改造或搬迁。
“多亏了黄小军,别看他只有30多岁,但有的是办法。”73岁的村民黄建英向记者介绍其黄小军给村里带来的变化:修了2座小型水库及灌溉水渠,解决了300多户田地灌溉难题,有的村民依靠小水库办起了农家乐;修了5公里的通村联户水泥路,大大便利了村民;引进了一家规模企业,打造了千亩蜂糖李现代农业果园……
3月12日,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巨光乡金土村“第一书记”、退伍军人黄小军(右一)和村民周茂英在蜂糖李果园里。新华社发(邓良奎 摄)
黄小军是村里的“第一书记”,曾是一名边防战士,退役后到渠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工作。县里选派“第一书记”,他主动请缨:“我生在农村,退伍后又在农办,希望能在脱贫战场上好好干一场。”
近年,在渠县130名贫困村“第一书记”中,退伍军人超过了三分之一,年纪最大的超过60岁,最小的是“85后”。他们以特别能战斗的军人气质赢得群众信任,因出色的脱贫战绩获得表彰。
穿上解放鞋 攻坚不畏难
3月12日,四川省达州市渠县石桌村“第一书记”、退伍军人王磊(左一)和村民在田间开展春耕备耕。新华社发(邓良奎 摄)
大眼睛、板寸头、黑皮肤,一双解放牌胶鞋满是泥土……记者在宝成镇石桌村见到“第一书记”王磊时,他正在走访贫困户,了解对扶贫易地搬迁选址的想法。
“今年,全村有23户贫困户要易地搬迁,其中15户已选择了联建,剩下的必须在这两天敲定。”王磊说。
王磊的孩子才1岁多,家中还有年迈的母亲需要照顾。他笑着说:“当了12年兵,穿惯了解放鞋,在田里干活更舒服。”
军营生涯,炼就了他们吃苦、乐观的精神。拱市乡高滩村“第一书记”刘锐刚驻村时住在农户家中,没有互联网,没有电视,生活很单调,他乐观地说:“这让我想起在新疆驻守边关的日子。”
农村脱贫工作难做。村里部分群众宁愿土地撂荒,也不愿流转给业主,刘锐挨家挨户地走,反反复复地做工作。土地流转后,又说服大家进场务工。目前,村里已流转2000多亩土地,种植花椒1500亩,就这样一步步地推进着脱贫工作。
渠县万寿乡灵感村“第一书记”、退伍军人廖阳(左)在询问一名实现就近务工的村中贫困户的工作情况。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3月12日,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万寿乡灵感村“第一书记”、退伍军人廖阳(右一)和村民裴云俄行走在6组的山路上。身后是廖阳协助建成的远近有名的农旅基地徽派山水建筑“碧瑶山庄”。新华社发(邓良奎 摄)
万寿乡灵感村村民杨芝清因双侧股骨头坏死,长期瘫痪在床。“第一书记”廖阳上任后,立即带他到重庆新桥骨科医院就诊。“廖书记不仅帮我联系了一家医疗器材厂,还给我申请了医疗救助,是他让我重新站了起来。”杨芝清竖起了大拇指。
“退伍不褪色” 攻坚作榜样
秦巴山区是我国集中连片扶贫的重点区域之一,渠县位于其腹地,贫困人口位居四川省第二位。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需要巨大的付出。
云一村“第一书记”周斌脚患滑膜炎,仍坚持着每天走村串户,给贫困村民建立了“救助基金”;涌西村“第一书记”李郁帮助村民建起了桑蚕产业园,去年4月在协助蚕农技改时被毒蛇咬伤,幸亏送医及时才脱离生命危险……
去年10月,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下派燕山村“第一书记”杨东因积劳成疾,患胃癌去世,年仅45岁。担任第一书记后,杨东经常感觉胃不舒服,但因工作忙,没当回事。查出胃癌后,他悄悄做完手术,马上回到了村里,最后倒在了异地扶贫搬迁建设现场……
杨东遗体告别时,许多村民们自发地为他送行。63岁的村民张世玉抹着眼泪说:“他到我们这山沟沟里,带我们挣票子,连命都搭上了。”
3月12日,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双土乡双土村“第一书记”、退伍军人李旗龙(右一)在协助安装抗旱春灌应急管道。新华社发(邓良奎 摄)
“他们传承着‘退伍不褪色’的红色基因,更流淌着亲民的热血,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决战中,渠县退伍军人‘第一书记’给大家作出了榜样。”达州市委组织部长莫怀学说。